本文来源:小木虫、艾思科蓝、软科、高分子科学前沿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调整研究生奖助学金的消息弥漫全网!如图:
(来源:网络)
各培养单位:
为更好地保障我校在读研究生安心治学,经研究,决定调整我校研究生奖助学金最低发放标准,自2024年9月1日起实施。具体如下:
一、最低发放标准
按照研究生年度平均收入计,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津贴和其它补贴等,下同)最低发放标准调整为70000元/年·人或5835元/月·人;硕士研究生最低发放标准调整为33000元/年·人或2750元/月·人。研究生奖助学金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1。
调整后,对于一年级研究生,除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外,学校设立一年级研究生助学金,分别为博士9000元/年·人、硕士4000元/年·人,按月与国家助学金一起发放至学生账户,其余部分由培养单位或导师发放;对于其余年级学生,除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外,其余部分均由各单位或导师发放。
是谁羡慕疯了!不仅如此,研究生奖助学金也有高配版:
高配版(5万+)
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读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工科基金和科研基金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额度为5万元/年。(经管基金和基础基金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额度为4.3万元/生.年。)
0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在读博士
研究生助学金为5250元*12月=6.3万元,未计算少数优秀者将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所长奖学金以及其他冠名奖学金。
图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奖助学金
03 清华大学 理工科博士
某理工院系,扣除学费,算助教,直博研一净工资 6600 一个月(周围人差不多都这个价)。
据说有收入有个底线,每年五万元。
04 北京大学 计算机博士
最后两年通过校奖能拿到 4000 / 月,据说以前有校奖的话,实验室就不发钱了,但是从我那时候开始就禁止这种行为了,所以我毕业的时候(2017 年夏天)总共是 5300 / 月。
感觉就是,住宿基本算白住,吃饭这么便宜,还不用交税,好幸福,不过那时候天天写代码刷论文也没时间花钱……
05 复旦大学 医学类博士
国家补助 2300 / 月,发十个月,医院补助 1800 / 月,学费返还 10000 / 年,全年奖金 40000,值班费 300 看情况排班。
帮不是导师的老师收收标本做点小实验能给 1-2k,这种活儿一年能有两三次。科室举办的全国年会,自己研究生帮忙 1000。年底发的文章根据影响因子算钱,不到一万。
总体来说,虽然不多,但是心里是舒服的,毕竟只要出的力大家都会尊重劳动,反正我还可以啃老。
06 中部985高校 在读博士
目前博一,2021年2月底入学的春季博士。4月份发了3月份的工资,补助+三助一起6100,没算国家每月发的1500(听说要等到学期末一起发几个月的);4月份的工资还没发,应该有6500或者6900(三助干的事情多点了所以长了几百),6900是顶格了。博二博三应该每个月补助比博一多500,三助应该不会变了。同一个系的差不多,同一个学院不同系差别不算太大,同一个学校不同学院之间差别很大。
07 南方科技大学 硕士 + 博士
南方科技大学,硕士一年五万,博士一年十万。课题组发的补助另计,各系论文奖励另计。
算下来我博士在读已经年薪 25w 了(论文奖励拿了些钱)……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年薪谁能说不羡慕,说出来谁敢信!
在读研究生,提高待遇刻不容缓
“每月几千,你招不来一个实习生,但可以招来一个博士生”的背后,是在读研究生窘迫的现状。
毕竟,受学校、地域、专业等影响,在校博士生的补贴差异很大,但是放眼全国,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还得缴纳上万元的学费,博士生们对于补助水平的回答基本都是“不够花”!
图源:《博士“涨薪”,刻不容缓!》文章评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研人员的待遇都较低,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不被认为是国家的义务,而是个人和家庭的选择,所以在培养方面家庭和个人要承担一定成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万儒认为,“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低补贴更使得研究生们的日常生活在没有家庭帮助的情况下捉襟见肘”。
作为拥有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的在校博士生,补贴不足,又没有正式工作和工资傍身,身在塔尖的他们逐渐被生活压弯了腰。这种挣扎在温饱线上、入不敷出的现状甚至让不少向往读博的人,望而却步。
相比博士生,硕士生的待遇则更加惨淡,有的学硕甚至一个月只有几百块。让研究生群体不再为“生存”而发愁,提高待遇已刻不容缓。
近几年,已有多位学者专家提出建议,呼吁提高博士研究的待遇。饶毅、施一公等学者曾联名发起建议信《关于加强对研究生支持、提高科研主力质量的一点建议》。
建议信中提出:尽快提高研究生补贴,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士气,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而且可以吸引优秀学生留在国内为我国科技发展出力,从而有利于我国今后研究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研究生们将是我国科研事业未来几十年的中流砥柱。保护好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对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募格课堂”综合自“小木虫、艾思科蓝、软科、高分子科学前沿等”,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 教皇,来到知名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