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风流一代》:我们需要一些真切的、深刻的回望

撰文:曾于里

注:本文有剧透

贾樟柯的新片《风流一代》或许会引发一定的争议,但笔者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当下很多影视作品聚焦于一些不痛不痒的伪现实,我们需要一些真切的、深刻的回望。


《风流一代》海报

《风流一代》是一部持续创作了22年的电影。自2001年起,贾樟柯便萌生了拍摄一部游历式电影的想法,这部最初被命名为《拿数码摄影机的人》。

千禧年初,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为电影制作带来新的可能性。贾樟柯捕捉到这一时代脉搏,决定采用数码摄影机进行即兴拍摄,记录下生活中的真实片段与时代的气息。他带着演员游走于各个城市,用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方式到社会的大事件,无一不成为他镜头下的素材。

《拿数码摄影机的人》跨越了多个年份,随着贾樟柯其他电影项目的推进而断断续续进行着。这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6年三峡大坝的建设与移民潮,这些历史性的时刻都被贾樟柯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

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的暴发,让贾樟柯感到又一次时代剧变的到来,这促使他重新审视过去二十年间积累的素材。这些素材记录了个体的生活轨迹,也映射出整个时代的变迁。于是,他将这些素材进行重新剪辑,在此基础上,以2022年为背景创作了部分新的内容,整合成这部《风流一代》。

虽然没有传统的线性叙事,但《风流一代》通过大量旧素材的蒙太奇组接,结合新拍摄的片段,构建了一个关于女主人公巧巧(赵涛 饰)跨越二十余年时间的情感历程与时代变迁。

巧巧,就是“风流一代”的缩影。

贾樟柯在接受时光网专访时谈到,“‘风流一代’是特有名词,它产生在我的童年时代。那时候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年轻人的活力被激发出来,就出现了‘风流一代’这个词语。他们渴求变革,推动变革,不安于现状,希望寻求更多个人自由,于是被称为‘风流一代’。”

“风流一代”是在成长阶段经历改革开放的人,他们是贾樟柯的同龄人,是60后或70后,是电影中的巧巧与斌哥。

《风流一代》的主角并不仅仅是“变革中的人”,而首先是“变革的时代”。电影主要记录了2001年、2006年以及2022年三个变革时代的影像。

2001年,中国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北京成功申奥,国家正式加入WTO,这些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影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生活片段,如街头巷尾的热闹场景、年轻人在网吧和迪厅中的欢聚,以及那些如今已难以寻觅的日常物品(如夏利汽车、486电脑),呈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展现出时人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成功将观众带入那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代。


2001年时的巧巧


2001年时大同市街景一角

巧巧与斌哥(李竺斌 饰)的爱情故事在这一背景下悄然展开,他们的相遇、相爱,以及斌哥决定出门闯荡的决定,既充满戏剧性又自然而然。斌哥的离开,是对个人志向的追求,也是那个时代无数青年勇敢追梦的写照。


巧巧与斌哥分别

在2006年的故事线中,贾樟柯将镜头对准三峡地区,特别是奉节这一因三峡大坝建设而面临巨大变迁的地方。影片通过移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他们面对未知未来的复杂情绪,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个体生活的冲击。一边是现代化建设的轰轰烈烈,另一边是移民们对于故土的依恋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废墟下的痕迹

巧巧踏上寻找男友斌哥的旅程,她的足迹遍布三峡沿岸,见证了因工程而被迫迁徙的家庭,以及形形色色人间悲欢。巧巧与斌哥的感情也在这一时期遭遇重大考验,他们的关系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选择的差异而产生裂痕。


2006年时的巧巧

由于2001和2006两个阶段的影像,来自贾樟柯此前的“无心”记录,观众或觉得是大量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被挑选并融入影片之中。其实不然。这些细节或许只是一段街头巷尾的闲聊、一次偶然的聚会或是一次无意义的争吵,它们共同构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却真实地反映了时代中某个时间、某个人所真实经历的一刻;它们的累积和叠加,也成功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社会图景。

第三个阶段,时间来到2022年,导演贾樟柯将镜头对准了疫情背景下,巧巧与昔日恋人斌哥的重逢与各自的生活状态。

巧巧在珠海的一家超市工作,过着规律而单调的日子,平静的生活被斌哥的突然出现打破。这个曾经与巧巧有着深厚情感的男人,如今已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失意者。他试图在大湾区寻找新的机会,却发现自己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疫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时代的“零余者”也越来越多。


2022年时的巧巧


2022年时老去的斌哥

如果是从线性时间往下看,《风流一代》更像是在讲述“风流一代”的落败——曾经“渴求变革,推动变革,不安于现状”的一代人,终究走向平凡或困顿。他们是“风流一代”,也是时代记录中会被忽略的“小人物”。

贾樟柯在与尹鸿教授的对谈中说道:“对于一个时代的记录,其实是有很多种方法。显然历史本身是最主要的方法,但为什么还需要艺术呢?它跟任何一种其他记载方法不一样,它是可感的。我们看到历史记载都是抽象的,没有生活的细节,特别是没有情感的细节,而人生活在这种变化中,人的情感、情绪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上不一定真有斌哥这个人,也不一定真的有巧巧这个人,但是通过虚构的形象,可以把真实的这类人的生活履历和生活经验记录下来。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做的是可感的记录。”

电影中的巧巧和斌哥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但他们的故事却是对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巧巧从一个青涩的、依赖的少女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坚韧的女性,斌哥则代表了那些在时代变迁中迷失方向、努力寻找自我价值的群像。

在这个意义上,巧巧/赵涛那一张脸具备了某种“史”的意义。从青春到老去,巧巧的脸记录了岁月在无数普通人脸上留下的痕迹,她的表情、神态、每一道细纹,都是时间的见证,是个体命运的微观体现。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承受、勇敢前行,每一个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些变迁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这份共通的情感。


巧巧老去

所以,《风流一代》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较于表达所谓的消极或负面情绪,《风流一代》更着力表现的,其实是时代与人的关系,是在足够漫长的时间段里,时代洪流对人的裹挟的清晰显影。这不是否定个体在大时代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时代洪流面前,个体能决定的范围其实很有限,比如你能够决定你是什么品性的人,就像巧巧,她的韧性让她不论处于何种处境都有生命力,“俱往矣,不回头”。

但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机遇,运势的起伏,财富的多寡,甚至仅仅是人生的自由,可能很大程度上都由时代主宰。巧巧和斌哥,包括千千万万普通人,他们也许不曾做过什么违法乱纪的事,他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过一生,可时过境迁,“风流一代”的他们被时下抛下,萧条而落寞。曾几何时,他们在歌舞厅里与年轻的朋友们来相会,而今他们逐渐老去,沉默无言,在社会底层努力活着。

南风窗记者采访贾樟柯时写道:贾樟柯提起自己见过一位民国女性的书法,只有四个字却震撼了他:“听天由命”。

每个人对于《风流一代》都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从电影里感悟到的就是“听天由命”。不是悲观的宿命论,而是一种在认清时代洪流与个人渺小后的淡然与坚韧,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时代的变化。虽然我们根本无法完全左右最终的际遇,但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和响应,即便最终归于平凡,也要活出人的尊严。

声明:我们是澎湃新闻文化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栏目官方微博为“澎湃有戏”,唯一的APP叫“澎湃新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发朋友圈请随意。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台湾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台湾在线 tw.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